《一斑录》为郑光祖于1839年(清道光十九年)所编撰、刊刻,在其附图“中国外夷总图”中,标绘了南海航路及“东沙”、“西沙”和“石塘”。这是目前发现在清代地图上第一次使用“西沙”之名来指称今西沙群岛。[更多]
1767年(清乾隆三十二年),著名诗人黄千人(字证孙)将其祖父、大思想家黄宗羲旧刻的地图重订刊刻为《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》,详细标绘了我国沿海的航线,在南海海域标绘有“南澳气”、“万里长沙”和“万里石塘”。[更多]
清代陈伦炯曾任台湾安平副将、台湾水师副将、台湾总兵、广东高雷廉镇总兵、江南崇明、狼山总兵和浙江提督。1730年(雍正八年),他编撰成《海国闻见录》一书,书中的“四海总图”在南海海域中[更多]
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两幅1717年(清康熙五十六年)朝廷为监管与东洋日本、南洋诸国海上贸易航路而绘制的南海海道针路图。其一,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编制《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》;其二,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绘制《东洋南洋海道图》。[更多]
张天复(1513-1573)历任云南按察副使、太仆寺卿,1557年(明嘉靖三十六年)编撰的《皇舆考》是当时明朝比较完整的一部全国地图,卷10“东南海夷图”,标绘了“长沙”和“石塘”,其中“长沙”在下方,指南沙群岛,“石塘”在上方,泛指东沙群岛、西沙群岛、中沙群岛。[更多]
《铁线礁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