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(公元1127年-1279年)周去非在《岭外代答》中记载,“合浦产珠之地,名曰断望池,在海中孤岛下,去岸数十里,池深不十丈。蜑人没而得蚌,剖而得珠”,记载了宋代渔民在南海开采珍珠的情况。[更多]
《倦游杂录》记载,“《岭南杂录》云:‘海滩之上,有珠池,居人采而市之。’予尝知容州,与合浦密迩,颇知其事。珠池凡有十余处,皆海也,非在滩上……断望池接交趾界,产大珠,而蜑往采之,多为交人所掠。海水深数百尺已上方有珠,往往有大鱼护之,蜑亦不敢近。”记载了宋代渔民在南海开采和贩卖珍珠的情况。[更多]
唐朝(公元618年-907年)杜佑《通典》记载,“五岭之南,涨海之北,三代以前,是为荒服。秦平天下,开置南海等三郡”,指今岭南地区等为主的南海周边地区。“自汉以后,历代开拓”,中国先民在南海进行开发利用的记载开始频见于典籍之中。[更多]
晋代(公元266年-420年)张勃《吴录》记载,“交州涨海中有珊瑚,以铁网收之。”渔民以铁网在“交州涨海”捞取珊瑚。交州,东汉到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称,大致包括今中国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以及越南北部。[更多]
《铁线礁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