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5年,英国制图师所罗门·博尔顿(Solomon Bolton)编制的地图“亚洲第二部分:中国、印度和鞑靼;巽他群岛、马六甲、菲律宾和日本",也标志出靠近吕宋岛西海岸的三个环礁,菲律宾群岛的形象已经趋近正确,但是依然没有画出黄岩岛。[更多]
《中国海、菲律宾群岛以及菲丽齐亚和苏禄列岛的海图(A Chart of the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 Islands with the Archipelagos of Felicia and Soloo)》是在耶稣会士佩德罗·穆里罗·维拉德(Pedro Murillo de Velarde)1734年编制菲律宾群岛水道图的基础上,结合英国航海调查的新资料而绘制。[更多]
法国皇家著名制图学家让·巴普蒂斯特·尼古拉斯·德尼·马纳维尔于1753年再版其《东方海洋》一书时,根据法国皇家科学院天文观测的成果,在荷兰海图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校正,补入一幅新绘制的好望角到日本之东洋大海图。截止到斯卡伯勒号(Scarborough)触礁沉没之前,菲律宾人或东来的欧洲人都还没有认识到黄岩岛的存在。[更多]
《菲律宾群岛地图(Mapa de las Yslas Philipinas)》由耶稣会士佩德罗·穆里略·维拉德(Pedro Murillo Velarde)绘制,于1744年出版于马尼拉。图中画出靠近吕宋岛海岸的三个礁滩,北边为Galit,中间的一个标志为Panacot,南边是Lumbay。[更多]
18世纪法国纪尧姆·德南(Guillaume Dheulland, 1700-1770)绘制的占婆、交趾支那、东京湾、中国和菲律宾群岛沿海图(Carte plate qui comprend les Costes de Tsiompa),南沙群岛的位置尚空白,表明当时法国对南沙一无所知。[更多]
《铁线礁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