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6年,美国人卡斯珀·霍德森(Caspar W. Hodgson)根据《巴黎条约》资料编绘了一幅菲律宾群岛地图:MAP OF THE PHILLIPINE ISLANDS,图上最关键的证据是在地图的左侧沿着东经118°经线,在海面上画了一条由点横组成的线,注记“PARIS TREATY LINE”,即巴黎条约线,这也就是巴黎条约划定的菲律宾西部国界线,此条约线将Scarborough Shoal(今黄岩岛)隔在线外。[更多]
菲律宾共和国地图(MAP of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),由菲律宾政府于1961年印制。图内的资料来自海岸大地测量局、人口统计局、国会图书馆、选举委员会、公共事务局、土地局、国家规划委员会、国家图书馆、保险公司、银行等,并结合私人绘制的地图、房地产经纪人、私人档案以及目测调查。可谓信息资料丰富全面,由D.D.DE JESUS编制,具有菲律宾官方地图的权威性。[更多]
1908年,卡斯珀·霍德森(Caspar W. Hodgson)根据《巴黎条约》资料,再次请A. BRIESEMEISTER绘制并镌刻了尺寸更大的菲律宾群岛地图:MAP OF THE PHILLIPINE ISLANDS,在美国纽约印制出版。地图左侧沿着东经118°经线的海面上画了一条由点横组成的线,注记“PARIS TREATY LINE(巴黎条约线)”,这是巴黎条约划定的菲律宾西部国界线,而Scarborough Shoal(黄岩岛)则在条约线以外,意味着黄岩岛不属于菲律宾管辖的领土。[更多]
英国刊出的“A NEW CHART OF THE CHINA SEA with ITS SEVERAL ENTRANCES(中国海新海图及其通道)”海图上,吕宋岛西海岸外三个环礁的西侧,画了一个呈半月状的环礁(即黄岩岛),注名:“Scarborough Shoal”(斯卡伯勒浅滩)和“the Negroes Head”(黑岬)。[更多]
黄岩岛被正确地画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,是基于1748年一艘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斯卡伯勒号(Scarborough)在黄岩岛触礁沉没,为了纪念此次罹难事故,黄岩岛被英国人命名为Scarborough Shoal或Scarboro(意为水位下落时可见的沙洲或浅滩)。《中国海图》(Chart of the China Sea)是根据1744年至1765年间在中国南海航行的船只所提供的海洋资讯由法国人编制。[更多]
《铁线礁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》